新闻报道

【东方头条】首届“潮汕祠堂文化”发展论坛献策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3日 阅读人数:3295人 我要分享

  “首届潮汕祠堂文化传承发展论坛”日前在深圳举行。

  深圳市普宁商会执行会长周南告诉记者,商会非常重视祠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今年3月份,就曾与星河控股集团共同为潮汕祠堂文化保护项目捐款100万。据普宁市政协副主席黄增权介绍,正是在深圳市普宁商会等多方的支持下,普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才能完成“普宁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普宁宗祠博览》的编撰出版。

  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丽娜表示,“潮汕祠堂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堂宇,也是家族议事、供奉祖先、传承礼徳、团结族人、发展公共事业的载体。不仅如此,潮汕祠堂的存在,更是一块活化石,不单能留给后人对历史的某一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研究价值,还在建筑上也有着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是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的延伸和发扬。”

  深圳大学党委原副书记王宋荣认为,“潮汕宗祠作为一族圣地的象征,追祖德,报宗功,议族事,无形之间起到了敦睦族谊,加强宗族凝聚力的强大作用,成为联续血脉乡亲的纽带。像庄世平老先生所在的庄氏家族,就十分注重祠堂传承,当年老先生在香港的时候,每年都会回果陇拜祖先。也正是因为这种传承,庄氏家族人才辈出,其中就包括本会的荣誉会长庄礼祥先生。”

  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儿童时期居住在家乡时,对祭祖、拜神等宗祠活动的一些趣事,并表示虽然旅居美国多年,但自己的根永远都在故土,这就是宗祠的力量。他希望能大力推广潮汕宗祠文化,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去了解和认识它。

  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社长张见悦与大家分享他的见闻。他指出,“潮汕祠堂,遍布粤东五市,总体数量以万计,大多建造考究,历史悠久,但仅有极少部分列入文物保护范围,在大规模的整修重修过程中,由于缺乏文保意识和知识,许多珍贵文物受损甚至被毁。一些数百年历史的古祠甚至被推倒重建,后果不可挽救。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新盖祠堂家庙中求大比奢,空有形式而毫无内涵,有的甚至不惜毁田毁林,亟待有效规范和引导。”
  《粤海风》杂志社长谭运长提到,“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堪称国内祠堂文化传承较好的地区,相关的保护和文化推广做得也不错。主要可分为广府祠堂、潮汕祠堂和客家祠堂,有所不同的是,客家建筑往往出现于围龙屋、土楼之中,而潮汕祠堂和广府祠堂经常是独立出现。然而广府祠堂与潮汕祠堂也是有所不同。首先,从建筑用料上说,潮汕祠堂基本是以土料为主,土料经过夯实,作为祠堂建筑基本用料。但在广府地区,祠堂的用料往往是青砖所砌。再次,潮汕祠堂和广府祠堂,由于位处相应的民俗、文化区,受相应地区的民间文化影响巨大。例如,潮汕祠堂多出现潮式木雕、石雕,还有嵌瓷,广府祠堂则受广府地区艺术形式如石湾陶瓷影响较大。”
  广东省青联常委、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周裕丰结合自身体验,以溪南古村落为例,讲述在保护和推广宗祠文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于村里的古建筑,农村人有“建新不拆旧”的传统,在溪南村有大量被废弃的传统建筑,接下来,希望能够将它们分类,做好规划,或结合旅游,或做博物馆,挖掘历史和特色,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寻找到相关盈利点,来做好村落的保护和日常运营。“就溪南村本身而言,也可以在三方面对宗族文化进行挖掘和传承。一是收集记录宗族、祠堂文化相关资料,把本村的村志、族谱做出来,这是村的文化软实力所在。二是在传统建筑的修复和使用上,修复须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引进专业团队。三是也应找机会承办或协办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论坛或工作坊,集思广益,把村子变成一个能相互碰撞观点的舞台,学习借鉴的同时,也增进村民对文化保育的了解和参与。”


免责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及转载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潮青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具体版权及隐私等事宜,请详见潮青法律声明、隐私声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