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南方网】“首届潮汕祠堂文化传承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3日 阅读人数:2287人 我要分享

宗祠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祠堂的建筑、石刻、木雕、嵌瓷等工艺考究精湛,祠堂所承载的族谱和家史,与每位潮人息息相关。潮汕祠堂,可以说是海内外千万潮人记住乡愁的心灵圣地。

7月8日,“首届潮汕祠堂文化传承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专家、学者和众乡贤齐聚一堂,探讨如何把祠堂保护和现代居民生活结合起来,让古老祠堂继续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

宗祠文化是联结潮人的纽带

在广东地区的祠堂中,潮汕祠堂可谓是独具特色。《粤海风》杂志社长谭运长就谈到,在建筑用料上,潮汕祠堂基本以土料为主,经过夯实,作为祠堂建筑基本用料,在装饰上多出现潮式木雕、石雕和嵌瓷,这都是因为受当地的民间文化影响。

“祠堂的存在,是一块活化石,不单能体现历史某一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研究价值,还在建筑上存在一定艺术欣赏价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丽娜说。

在不少专家、学者眼中,宗祠文化是联结潮人的纽带。李丽娜在论坛中就表示,潮汕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堂宇,也是家族议事、传承礼徳、团结族人、发展公共事业的载体。

对此,深圳大学党委原副书记王宋荣深有同感:“潮汕宗祠作为一族圣地的象征,追祖德,报宗功,议族事,无形之间起到了敦睦族谊,加强宗族凝聚力的强大作用,是延续血脉乡亲的纽带。”

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表示,虽然已旅居美国多年,但自己的根永远在故土,“这就是宗祠的力量。”他希望能大力推广潮汕宗祠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认识它。

将宗祠保护融入古村落运营

如何保护潮汕祠堂文化?对这一问题,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

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社长张见悦指出,潮汕祠堂遍布粤东五市,总体数量以万计,大多建造考究,历史悠久,但鲜有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而在整修重修过程中,由于缺乏文保意识,许多珍贵文物受损甚至被毁。部分百年古祠甚至被推倒重建,后果不可挽救。“一些新盖祠堂求大比奢,空有形式而毫无内涵,有的甚至毁田毁林,亟待规范引导。”

有专家则提出,可以把宗祠的保护和古村落的运营结合起来。广东省青联常委、省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周裕丰说,普宁溪南村有大量荒废的传统建筑,这或许与农村人“建新不拆旧”观念有关。要保护这些宗祠,就要挖掘这些建筑的历史特色,做好分类规划,或结合旅游,或改建成博物馆,配置基础设施,找到相关盈利点,打造特色小镇文化品牌。

而记者也在论坛获悉,在保护潮汕祠堂文化上已有“先行者”——今年3月,在深圳市普宁商会等多方支持下,普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顺利完成了“普宁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普宁宗祠博览》的编撰出版工作。

免责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及转载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潮青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具体版权及隐私等事宜,请详见潮青法律声明、隐私声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