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博
入会流程 潮青商会简介 章程 组织架构 下载申请表 我的建议 在线入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信仰

要这样才有“潮”味?!潮汕元宵节风俗大盘点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9日 我要分享



值此元宵佳节到来之际,

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李奕标会长、李永杰监事长、

黄坚泰党委书记携理(监)事会全体成员、党员恭祝大家:

元宵节快乐!事业兴旺!

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也称“灯节”或“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一些活动来庆贺。因各地风俗习惯不同,闹元宵的方式也不同。那么,潮汕元宵节那些有趣的风俗呢?



赏灯、游花灯


       元宵节在潮汕人眼里,其地位仅亚于春节,人们从正月十一日起,便开始张罗过节了。街头卖灯笼的商人将各式各样的花灯高高悬挂,供人们观赏选购;神庙和宗祠里刚搭起的“灯棚”上也挂着很多花灯,小孩子更显得兴奋异常,在敲锣打鼓“开灯”;各家各户要备很多茶点请亲戚来品尝,这叫作“喝灯茶”。


       元宵节这天,无论妇孺老幼,早早拜祭过祖先,吃过晚饭后,便上街游玩赏灯了。大宗祠里的灯棚前,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不断;灯棚上,莲花灯、梅花灯、鲤鱼灯、走马灯、山水书画灯以及各式各样的宫灯,各放异彩。



       元宵夜人们除了赏灯外,还有游花灯活动。由民间组织的花灯队伍,夜间穿街过巷游行,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花灯队由火把、龙灯引导,紧接着是潮州小锣鼓和各式各样的花灯屏,有纱灯、活景等样式,表现花果、虫鱼、鸟兽和戏剧、民间故事人物等。



营老爷


       元宵节,潮汕地区还要“营老爷”。“老爷”在潮州地区是指一个镇或村的守护神,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在一个镇内每日一村各村轮流“闹热”(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并且营老爷。“营老爷”是一个祭祀活动,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街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包括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组成。营老爷时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爷,相传可以带来好运气并且保一年平安。“营老爷”是村民们祈求风调雨顺,永保平安的一种仪式。



▼掷喜童▼


      元宵夜,在潮汕一些地方,还有掷喜童的游戏。在街巷拐角一些比较空旷的地方,搭起一个以竹竿做骨架,下面插满榕树枝叶,张灯结彩的彩棚。棚子里面放有一尊大弥勒佛,肥头胖脑,两耳垂肩,坦胸露乳,笑容可掬。在弥勒佛身上摆放着一些泥塑彩娃。棚主放过喜炮之后,掷喜童活动就开始了。


       人们在距离弥勒佛一丈多远的竹栏杆外,用铜钱瞄准那些彩娃,使劲掷去。如果击中彩娃,即为中形,棚主便将被击中的形娃用红纸包上赠送给中彩者作为纪念;不中者铜钱即归摆弥勒佛的棚主所有。若掷铜钱者击中彩娃头顶、耳朵、鼻尖这些部位,则是中一赠三。这彩娃俗称“喜童”。这是一项老少都喜爱的活动,人们认为击中喜童,来年定能早得贵子早发财。



▼落祠堂、坐大(芥)菜▼


       在一些偏僻的乡村,过去还有一种叫“新娘落祠堂”的习俗,即村里当年新婚的姑娘,元宵夜要到宗族祠堂去观灯。新娘事先必须打扮一番,上穿大红褂子,下着长裙,富贵人家的媳妇要头戴凤冠,珠帘垂面,普通人家的媳妇则戴用染色羽毛和色绒扎成的半月形的“文明帽”。打扮完毕后由同伴或亲戚相伴到祠堂观灯。祠堂里,人群熙熙攘攘,有人为了观灯,有人却纯粹为了看新娘。新娘们到祠堂后,先焚香祷祝,祈求来年得子。拜毕,绕堂一周后走出祠堂看“神前戏”,同时,也让人观看,然后方可回家。这一习俗,现已少见。


       未婚的姑娘,在这一夜会拉上同伴,悄悄地跨进人家的菜园子,然后羞答答地坐在大(芥)菜上面,此谓“坐大菜,明日选个好夫婿”。这种民俗,现在也很难见到了。


▼做丁桌▼


       在潮汕乡村,过去有“做丁桌”的习俗。凡去年生过男孩的人家,本年元宵夜要在祠堂或庙字“挂灯”(意为“挂丁”),并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添丁”。请客的宴席有两种:一种叫“龙船席”,即用多只方桌连接起来,客人围坐两旁吃饭,形同划龙船;另一种叫“走马席”,无论亲戚朋友或路过客人,都可以坐下来吃。吃完走了一批,主人又重新摆上菜肴,等待另一批客人的来临。这种“走马席”一般是家境殷实且较慷慨的人家。在潮汕地区,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十分注重“做丁桌”请亲戚朋友,并以办得体面为荣。现今“做丁桌”多改为在自家或酒楼进行,且仅限于请较亲近的亲戚朋友。



▼行桥度厄▼


       元宵夜,潮汕百姓还有行桥度厄、祈求平安的习俗。在普宁古镇洪阳,就保留着“十五夜行头桥”的习惯。“头桥”即太平桥,每逢元宵夜,人们酒足饭饱之后,总是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地去“行头桥”,意在图个好兆头,行过太平桥,一年生活便平平安安。过桥时切不可回头,“回头不吉利”,因为元宵是“圣日”,所以过桥时要摸着石狮许愿祈福。走过太平桥,在回家路上,人们总爱买上几根长长的甘蔗,寓意这一年钱多米足,节节有余。


       在潮汕地区,还有比“行桥度厄”更隆重的祈福活动,这就是流行于揭东县和榕城区一带的“行彩桥”。这一活动从农历正月十日开始至十六日。正月初十之前人们就要做好准备,砍来榕枝、竹竿装饰附近的桥梁。男女老少为祈福迎祥,自觉参加搭彩桥。正月十一日开始行彩桥,第一日称为行头桥,正月十五日称为行二桥,最后一日即十六日称为行尾桥。行尾桥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凡是参加行彩桥的人,都在心里暗祈吉祥福祉。不同的身份用不同的祈祷语,如老妇人说:“摸竹辂,十仔十媳妇。”少妇则说:“摇竹丛,合天又合人。”少女则拿起瓦片掷向溪中说:“掷溪中,嫁雅翁(嫁好郎君)。”男青年拿起瓦片掷向溪中说:“掷溪肚,娶雅妻。”行彩桥风俗,流传年代甚久。



▼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传统的一项竞技游戏。在潮汕地区,盛行荡秋千民俗的要数揭阳市炮台镇桃花村。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桃花村盛行迎春花灯,以吸引游客为荣,当时,有人别出心裁地搭起秋千棚,高12米,宽4米,棚顶高悬“云车”“风马”字样的大灯笼,两侧竖起“风马如雷响,云车似电飞”的大红对联,周围张灯结彩。这项活动从春节开始一个整月,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唯元宵这天,男人不能登上云车,整个荡秋千活动只能由女人大显身手。



▼斗畲歌▼


       畲歌原是畲族的歌谣,后被潮州民众吸收而流行于潮州民间。在潮汕地区,不分男女老幼都有爱唱潮州歌谣的习惯,早在明嘉靖潮州戏《荔镜记》中就有元宵节潮州人斗畲歌的情节。而今斗畲歌只出现于传统戏中,现实中已少见了。


▼猜灯谜▼


       猜灯谜,在潮汕地区叫“打谜”,产生于宋末,它是元宵节一项重要的文娱活动。


       潮汕灯谜活动颇具特色,保留了从宋代临安流传至今的“击鼓猜射”的传统开谜形式,即先击鼓聚众,再以鼓点导猜,更以三通鼓、一声锣表示“中肯”以贺猜中者。历年来,城乡重镇设谜棚招人射猜外,许多花灯也书写谜语让人欣赏评猜。往往是谜棚前人头簇拥,大家驻足观赏,争相报猜,鼓声咚咚,音乐开怀,在浓浓的谜趣中共享新春佳节的欢乐。



▼吃汤圆、鼠曲粿▼


       潮汕的元宵节有吃“元宵”(汤圆)的习俗,这一习俗是南宋末年从中原传入的。元宵节吃“元宵”,意在祝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团圆和睦,康乐幸福。昔日的“元宵”,咸、甜、酸、辣均有,可煮、可蒸、可炸,有以猪肉、豆沙、芝麻、桂花、果仁拌糖为馅料的甜元宵,也有以芥、葱、蒜、韭、姜为馅料的菜元宵。


       有些地方元宵节还会吃“鼠曲粿”。“鼠曲粿”来自民间,是将“鼠曲草”捣碎后与糯米一起舂成粉末,用来制作粿皮。馅料除了炒香的糯米粟粉末外,还加进了炒香的花生碎、白芝麻等,外皮上又在压制的木印上刻上各式花纹,可口又美观。



       潮汕地区元宵节除上述各种习俗活动外,有些地方还有借神物(如南澳),插榕树叶、竹筅之类的植物(如饶平);有些地方则举行赛大猪(如澄海),还有赛大鸭、赛大鹅等赛会活动及夜间抬神出游的游神活动等。


来源:《潮汕文化大典》 、网络综合


不感兴趣:0 爱看:0 +1
相关新闻阅读
网站版权信息:Copyright(C) 2024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64390号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 邮箱:szchaoqing@126.com
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微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