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博
入会流程 潮青商会简介 章程 组织架构 下载申请表 我的建议 在线入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潮青大学堂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建议:粤港澳共建“湾区联合大学”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5日 我要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领域合作紧密,但教育和科技领域合作明显滞后,未能形成推动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合力。”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大学合作,社会参与,创建一所新型联合大学——湾区联合大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事实上,该建议由6位粤港澳高校知名人士共同发起,李清泉作为建议的执笔人,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将它带到全国两会。该建议得到不少高校管理层、专家学者的支持。有专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高校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崛起,创建湾区联合大学有重要意义,但操作起来估计会面临不小的难题,需要各方力量推动解决。

存在问题:粤港澳教育科技合作明显滞后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高等教育是重要支撑。放眼世界,大湾区的崛起都离不开“最强大脑”——高校群,硅谷崛起的本质就是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等进行人才聚集、资本汇聚、技术转化不断正反馈和强化的过程。有数据显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总数分别为95个、80个、100个、160个,其中排名全球50强的高校分别有3个、4个、1个、4个,排名全球100强的高校分别有3个、9个、2个、5个。粤港澳大湾区入榜的高校均来自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支撑和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粤港澳大湾区不是靠资源,而是靠科技和创新来驱动,高等教育和高素质人才是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李清泉说。

他认为,与其他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科技领域合作明显滞后,未能形成与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也未能形成推动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合力,“三地的高等教育,由于行政体制的限制,交流合作还是比较少,另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不平衡,对于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未完全体现出来。”

今年两会期间,李清泉提交“关于创建湾区联合大学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建议”,建议成立湾区联合大学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与枢纽,以打破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壁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为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参与发起该建议的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认为,教育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已成为趋势,“单个学校的资源有限,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做到互补共生、协作发展,非常有必要,这样才可以做强竞争力、吸引力。”而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这种合作共享提供了基础。

除了李清泉和李凤亮,参与发起该建议的高校人士还包括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卫炳江、澳门大学教授余成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此外,还有19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为这份建议的提出担任了咨询专家。

代表建议:“虚实结合”创建“湾区联合大学”

 湾区联合大学与传统大学有何不同?“它既不是传统大学,也不是虚拟大学,而是一所‘虚实结合’的新型大学。”李清泉表示,湾区联合大学是一所由中央政府授权,粤港澳三地政府、大学合作创办,社会广泛参与,以一定实体校园和运行机构为依托,跨区域、多校园、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的联合大学,是各加盟大学的延伸与会聚,是高度开放、包容的合作枢纽与共享平台。

所谓“实”,他建议,湾区联合大学要有实体校园,校园可建设在深港边界河套地区、珠海横琴或广州南沙等地,设立区域性高等教育协调组织和专门基金组织。湾区联合大学可集聚粤港澳三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组建联合学院

所谓“虚”,即以联合大学为平台,粤港澳三地高校可实现学分互认与转换,推动三地学生的深度交流,从而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各校教师还可以在基金支持下开展科研合作和设备共享等,充分利用三地政策和优势探索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

李凤亮认为,以“虚实结合”方式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是一种创新,“各个高校已经是实体大学,没有必要再建一个纯实体的大学,而是需要用创新的机制来弥补各个大学的不足。”

湾区联合大学怎样运作和管理?李清泉在建议中提出,可实行基金会支持、理事会领导、执行委员会负责的管理体制。粤港澳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可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与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支持湾区联合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教育与科技合作项目的推进以及必要的日常办学开支,也用于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专门的学生交流交换奖学金,资助合作研究课题、教师互聘互访、学分互认、产学研合作等费用。理事会由三地政府、大学、企业相关人士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为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执行委员会为学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由3到5名联盟高校代表组成。

专家观点:需解决办学经费等不少难题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进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崛起,有其现实意义。但要具体操作,估计会面临不少难题。

“几个地方的政府对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怎么看,意见是否一致;高校自己是否有意愿参加;教育经费从哪里来,教育资源引进后投向哪里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考虑,实施路径、细节等也需要讨论、完善。”李凤亮表示,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有重要意义,希望社会各方力量可以共同讨论、完善,推动其实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也认为,三地政府的意愿、办学费用、地点、理念差异、办学“话语权”等,都是建设湾区联合大学面临的难题。在林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需要湾区高校的联合发展。这种联合也可以通过在各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中加入“粤港澳元素”相关课程等途径实现,“例如在广东的大学里开设港澳经济,或者在香港、澳门的大学里开设相关专业,让学生了解内地经济。”

据林江介绍,粤港澳部分高校已经在做上述尝试,比如中山大学就开设了公选课,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发展,包括产业高端化发展遇到什么难题等。他建议,粤港澳高校可以在诸多课程中加大对“粤港澳元素”的设置,“比如在传统的财政学、税收学中加入对港澳税制的介绍和研究。老师在讲这些内容时,就会介绍到三地的融合发展。当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缺乏“灯塔式”的大学来支撑,“所谓灯塔,就是一定要站在科技和世界的前沿,要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比如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都是灯塔式的大学,是重大科技创新的源头。”

不感兴趣:0 爱看:0 +1
相关新闻阅读
网站版权信息:Copyright(C) 2024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64390号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 邮箱:szchaoqing@126.com
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微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