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博
入会流程 潮青商会简介 章程 组织架构 下载申请表 我的建议 在线入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信仰

作为中原移民的后代,潮汕人为何都要建祠堂?

新闻来源:粤东城市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7日 我要分享

  祠堂,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的民俗文化可分为潮汕、广府、客家三大系统,三大民俗文化中,祠堂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作为中原移民的后代,潮汕人受中原宗族文化影响深广,姓氏意识、寻祖意识十分强烈,并通过广建祠堂表现出来。

  潮商望族重视营造屋庐,修建家庙的传统,在县志和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

  潮州的第一个祠堂,是感韩愈谪于潮时,驯鳄暴,兴文教,潮人“信之深,思之至”,建祠以祭之。明《永乐大典·卷五千三百四十三·祠庙》载:“州(潮州)之有祠堂,自昌黎韩公始也。公刺潮凡八月,就有袁州之除,德泽在人,久而不磨,于是邦人祠之。”“宋咸平二年,陈文惠公倅潮,立公祠于州治之后。” “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且请书其事于石,因作以遗之,使歌以祀。

  明中叶以后,民间立祠之禁首开,潮人建祠之风日渐昌盛,以致“聚族而居,族必有祠”、“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安磷溪丁宦大宗祠、沙溪名宦宗庙和刘氏家庙、饶平大埕黄氏家庙、揭阳东门郭厝祠堂竞在此后攀形而立。

  潮汕人集中居住的地区,祠堂密布,饶平县黄冈镇霞绕乡的奉先堂、潮安县彩塘镇的丛熙公祠都是当中的典型代表。

丛熙公祠

  丛熙公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竣工于光绪九年(1883),由清代旅居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华侨陈旭年所营建,整个工程历时14年,耗资26万银元。

  该祠以其高超的石雕艺术驰名。整座建筑为潮汕特色的“驷马拖车”建筑样式,配有南北龙虎门,石门匾镌刻“资政第”。正中座为丛熙公祠,坐西向东,中间为天井,两边回廊,后有拜亭,祠分前、后二进,深42.25米,宽31.22米,门厅为石结构,后座为歇山顶木石结构建筑。

  潮汕的祠堂虽有私祠、宗祠、祖祠和家庙之分,但是习惯上都可以称祠堂,而且祠堂多有堂号,堂号的作用在于区分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

萧氏四序堂

  族人对于堂号非常重视,也颇有讲究,有时会请社会贤达名流题写堂号,比如关埠黄武贤提督府的“光耀堂”三字原为清末状元夏同和所书。至于堂号的由来,有的是以郡望、族望为名,有的是缅怀、歌颂祖先功德,有的是富有祝福之意,也有的以先祖创业肇基处为堂号。其中以缅怀祖先与传承伦理两大类居多,比如胜前许氏祖祠永思堂、华美陈氏时思堂、港美马氏思源堂、下寨林氏祖祠永奉堂等都是属于缅怀祖先类,富含怀抱祖德、饮水思源、颂宗念祖之意。再如和平林氏忠孝堂、新和李氏叙伦堂、华美陈氏厚本堂等则含有传承伦理、教育后人之意。

  潮汕的祠堂结构总体上是典型的潮汕建筑风格,对风水方位十分注重,多数祠堂都是坐北朝南,同时还有很多在祠堂前面建设一水塘,寓意风水、财源之意。主体结构以为三厅两天井与两厅一天井居多,同时多配有两侧走廊。

  祠堂内部装饰多数融入了潮汕传统的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壁画、嵌瓷艺术。装饰工艺也力求精致优雅,从屋脊、屋角到斗拱、屏风,处处都力求尽善尽美。

  同时,还在祠堂墙壁上镶嵌各式碑刻石刻,厅内悬挂古今书画,装饰精美,富丽豪华,雄伟壮观。比如萧氏四序堂石刻就很好地保留了历代石雕碑刻,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苍劲挺拔,俊逸雄浑的书法艺术,也有栩栩如生的石雕壁画,是潮汕祠堂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潮汕祠堂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在古代,祠堂的修建是为了祭拜祖先,缅怀先人,也是村里族人人聚会、议事的场所,同时还为族人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提供活动场所。随着时代的进步,祠堂赋予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而且更多是健康向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社会功能。

敦亲睦族

  逢年过节,潮汕的祠堂都会举办各类活动,畅叙乡谊宗情,增进宗族之间团结。比如萧氏四序堂连续多年举行大型迎春茶话会,都会邀请各地萧氏宗亲共聚,互致祝愿,互通信息,共谋发展。

链接纽带

  潮汕地区是侨乡,海内外各地分布了很多各姓氏的宗亲会,而祠堂则成为本地族人与海内外宗亲会联系的中介桥梁,帮助海外赤子寻找失散亲人、寻根谒祖,并穿针引线引导海外乡亲回乡投资兴业等。2013年,姚氏大宗祠成功举办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莅会宗亲近2000人,盛况空前,激发了广大宗亲爱国爱乡的热忱。

慈善公益

  祠堂也承担着社会公益的角色,传承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并积极动员事业有成的海内外宗亲,倡导建立各种类型的公益基金会,扶幼助残,资助困难学子,为宗亲排忧解难等。如萧氏四序堂弘扬祖德就曾团结宗族捐资三百多万元兴建学校。

文化建设

  祠堂理事会成为宗亲的咨询机构,宗族内部碰到一些实际问题,如修葺文物古迹,都要请理事会出主意。祠堂理事会还积极出钱出力抢救各类文化遗产,比如萧氏四序堂组建笛套音乐锣鼓队、英歌舞队,并广泛搜集资料编印“三萧文集”,都是旨在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推动潮汕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由肖灼基作序,饶宗颐题封,萧万长题词的“三萧文集”

不感兴趣:0 爱看:0 +1
相关新闻阅读
网站版权信息:Copyright(C) 2024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64390号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 邮箱:szchaoqing@126.com
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微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