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博
入会流程 潮青商会简介 章程 组织架构 下载申请表 我的建议 在线入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潮青大学堂

李健熙:警惕三星沦为小铺子

新闻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8日 我要分享

让当年市值仅20亿美元的廉价电视制造商,蜕变成今日市值2000亿美元的巨头。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20多年来不断改革的经营故事已经被全球很多企业、高校当做了教材,其中除了他的铁腕果敢、忧患意识、独裁与前瞻性,还有那句诞生于1993年的名言,“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20年过去了,李健熙的忠告还是一样,他在今年的新年谈话中敦促员工:“我们应当寻找与三星集团未来息息相关的新业务。”

转折宣言铁腕手段求变革

1987年,李健熙刚过50岁时继任三星集团会长。执掌初期,有人曾这样形容这位“新掌门”:自1987年12月就任三星集团会长以来,5年间,李健熙在国内财团会长之中,算得上是最安静的一个。然而进入1993年,李健熙真的急了!1993年3月到6月,李健熙在法兰克福、洛杉矶、东京等多地考察,了解三星的国际化发展情况。“眼见为实”让他非常痛心:在很多卖场,三星产品被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无人问津!三星产品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却卖不出好价钱。“我们离21世纪只有7年时间了,世纪之交将会使世界发生多少变革?走向21世纪的三星将如何立足于世界?”李健熙在法兰克福的会议上提出,彻底改革三星。并一气呵成写出“三星新经营”一书,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书的开篇有句口号:“变化先从我做起”,至今仍被作为三星的企业哲学和奋斗精神。哪里是改革突破口?李健熙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品质就是企业竞争力的准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1993年,李健熙在他的“新经营”宣言中,特别强调以质量管理和力求变革为核心,彻底改变当时盛行的“以数量为中心”的思想。“新经营”理念给三星员工带来空前冲击,很多人心存疑惑并提意见:“抓质量,生产量下降怎么办?”李健熙表现很“铁腕”,直接将那些怎么说服也不支持改革的人一律撤换掉。“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这是当时李健熙在韩国引起轰动的一句话,也成了三星后来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转折点。

品质取胜当众烧掉残次品

如今,在距离首尔约40公里的龙仁,有三星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每年约5万名三星员工在这里接受培训。中心最神秘的圣地就是“法兰克福厅”,完全按照当年李健熙在德国那家酒店发表“法兰克福宣言”时的样子打造。当年李健熙通过惊人的举动,让质量为上的观念深入员工内心。据报道,自法兰克福回来后,他曾指示相关负责人将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堆放到工厂前的空地上,包括手机、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等,既有生产线上的残次品,也有用户退回来的问题产品。然后,李健熙当着2000名员工的面,点燃了这些问题产品。烧毁只是治标,治本则是从源头保证质量。此后,为了保证手机通话质量,三星选择极其恶劣的环境测试手机,还给手机取了那个后来家喻户晓的名字“Anycall”,意为何时何地都能正常通话。此外,三星还实行生产线停止制,即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缺陷,立即停止生产,直到不合格产品报废处理,剔除不良因素后才恢复生产。这一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新经营”使三星步入了品质取胜的良性发展轨道,创出了三星崭新的企业文化,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大宇、起亚等不少当年与三星齐名的大企业先后倒下,然而身强体健的三星却挺了过来,并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

三星“储君”李在镕:将更重视中国市场

4月5日,博鳌亚洲论坛召开理事会会议,同意增补韩国三星副会长李在镕为理事。

5日晚上7点过,在博鳌论坛大酒店一层中餐厅,论坛会员和赞助商欢迎晚宴正在举行。晚宴上,韩国三星副会长李在镕作为新当选的论坛理事,被介绍给了在座会员与赞助商。在参加晚宴的300多位政商界嘉宾中,45岁的李在镕显得很年轻,戴着眼镜的他看起来斯斯文文。用英语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和致辞后,他还秀了一句中文,“今天能够见到大家很高兴,谢谢。”

“他将影响中国人生活”

李在镕在博鳌受访时表示,中国是三星集团唯一具备了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的市场。三星集团将更加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而在韩期间,华西都市报记者听到名字最多者,除新任总统朴槿惠,就是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前不久,作为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的长子,李在镕获晋升加入三星集团会长团。“此举很明显,李在镕已是三星帝国的‘储君’。”韩国财界人士这样评价。而今年,李在镕被中国媒体选为14位“2013年将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国际人物”之一。李在镕生于1968年,首尔大学东亚历史系毕业,在日本庆应大学攻读MBA,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任三星电子常务助理,后任经营企划组常务,2009年12月任三星电子副社长,2010年11月升任社长,2012年12月出任副会长。其实,李在镕的升迁早有端倪。2012年6月7日,原三星电子副总裁崔志成就被任命为三星集团二把手:未来战略室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分析说,崔志成是李在镕的导师与协助接班过渡的职业经理人。从目前情况来看,由家族成员继承董事长是肯定的。

逐步涉及多个领域

细读李在镕近期行程,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过去7个月间,他曾3次往返中国。登录三星官网,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这样的信息:三星集团最近正在试图将三星物产打入中国市场,开始涉足中国金融圈。目前,三星生命已与中国国际航空携手设立了保险公司,而三星火灾则是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火灾保险公司,三星证券也分别在上海和香港创建了办事处。韩国财界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在今后具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除电子部门,三星还将把事业拓展至建设、金融等各个领域。“李在镕为了集团经营和实绩,将会积极扩张中国方面的事业规模”。

成长基因

数码电子化逆袭“打工仔”变全球老大

在首尔瑞草区三星总部的宣传馆,摆放着1970年三星生产的首款黑白电视机。那时,三星电子刚成立一年,还在为日本三洋打杂。如今,三星电子已成为世界顶尖的技术创新公司,以其为核心的三星集团,在2010年生产销售总额占韩国GDP的22%。三星集团前身为1938年李秉哲在大邱成立的三星商会,据传当时的启动资金仅30000韩元(目前约合人民币171元)。

三星物产帝国雏形

1938年3月,留学归来的李秉哲在韩国大邱成立三星商会。早期主要业务为将韩国的干鱼、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国。10年后,李秉哲又在首尔成立了三星物产公社。受战争影响,公社曾宣告破产。1950年,李在釜山重新开办三星物产股份公司。以三星物产为母体,三星创立了制糖厂、毛纺厂、面粉厂等,并将多个企业纳为摩下。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三星已初具规模,有了最早的帝国雏形。

三星电子二次创业

1968年6月,韩国政府发表振兴电子工业的“8 年基本计划”。1969年1月,三星电子正式诞生。三星以全部产品用于国外出口为条件,争取到政府许可,于1969年12月与日本三洋公司合资成立“三星三洋电机股份公司”。在那时看来,三星不过是给三洋打杂。1974年,三星收购了韩国半导体公司50%的股份,布局半导体行业成为三星确定主营业务方向的关键一步。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三星旗下已经有30个子公司,125个海外分公司,经营范围涉及众多领域,甚至“从卫生纸到航天飞机”无所不包。众多业务中却没有一项核心业务,负债率一度达567.83%。这使得1987年接手三星的李秉哲之子李健熙面临严峻形势,不得不展开一场革新运动——将原有业务结构做出大规模调整,电子、半导体以及通信等新兴业务全部并入三星电子。

押注创新一路逆袭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三星不得不再次进行业务调整。出售或转让军工、飞机等不赢利部门,同时大幅削减产品库存,裁减冗员,将精力集中在电子核心业务上。这次调整也使三星转到以品牌经营为主的高端品牌路线上来。上世纪90年代末的数码产品革命,为三星提供了追赶的机会:2000年11月,三星宣布建设数字化电子公司后,在众多领域创造了一系列尖端技术,包括移动电话、平面显示器、闪存芯片等。2009 年,三星押注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2012年,采用更大屏幕的三星Galaxy S3问世……正是不断的创新与变革,让三星实现一路逆袭。

世界500强名片

财富500强2012年排名第20位的是三星电子,去年营收约为1870亿美元,排在它前面的全球19强,几乎都是石油、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巨头。它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液晶电视、DRAM、平板供应商;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科技公司;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2012年达2.15亿部,是苹果的1.58倍。它2012年全球净销售额达到韩国2012年GDP的18%。它同时也是韩国巨头三星集团的旗舰子公司,而三星集团旗下有约80家公司,涉及电子、金融、重工、娱乐、服装等领域。整个集团的业务范围从酒店到寿险到造船业可谓无所不包。除了三星电子以外,三星物产和三星生命都曾登上世界500强的榜单。记者手记

生于忧患不断求变

作为韩国最大的财团,三星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会长李健熙因贿赂和腐败获罪后也被特赦。甚至有人称其为韩国的“经济总统”,而三星实际上更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在韩国媒体眼中,三星集团一举一动都值得关注。包括员工是否更换了着装,上下班时间是否有所改变等。事无巨细,只要与三星有关,便能占得版面。这使得成为焦点的三星应接不暇,从世界各地赶来采访的记者需要经过预约、等待,才能得以一窥帝国内部。帝国也有它的忧患。2010年,李健熙重返三星管理层时,表达了他的危机感,“现在是真正的危机时期,我认为代表三星的大部分事业和产品将在十年内消失。”“稍有不慎,三星集团10年后就有可能沦为小铺子。”在李健熙这种危机意识的灌输下,三星集团不敢放松,又提出“马不停蹄”的口号,督促员工一直奔跑不停息。而这也是三星能取得今天成绩的原因之一——“生于忧患,不断求变”。

不感兴趣:0 爱看:0 +1
相关新闻阅读
网站版权信息:Copyright(C) 2025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64390号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 邮箱:szchaoqing@126.com
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微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