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上一代企业家留下的财富
新闻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9日 我要分享
在与周围80后、90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笔者听到很多人抱怨跟父母之间有代沟。生活环境的不同令两代人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代沟”产生。父母总想为孩子安排生活,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但孩子们似乎并不这么想。企业家的家庭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上一代企业家留下的财富究竟对我们有没有帮助?
家庭教育重在沟通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采访“最年轻博士”张炘炀的视频,不到20岁的张炘炀,竟然要求经济条件一般的父母在北京给他全款买房。频繁跳级的读书生活让张炘炀陷入了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焦虑,这其实也是他长期面对学习压力的一种反应。这是一个中国式家庭沟通障碍的案例。
澳大利亚数学家陶哲轩曾经也是一个神童,他获得国际奥数金牌、成为奥数历史上最年轻的金牌得主时不满13岁,24岁即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在陶哲轩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并不是一味追求孩子的升学速度,他曾经让陶哲轩在中学阶段多呆了3年,同时进修一部分大学课程,这样在陶哲轩升入大学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这两个故事不仅折射出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东西方年轻人在处理与父母关系时方式的不同。但是“代沟”的存在是否说明我们不如父母那一代?父母如果放开手,任我们这代人自由发展,我们就一定会学坏、不成器、毁掉祖上的基业吗?其实不然。
优秀的美国华人二代
2011年,美国《侨报》刊发的一篇评论员文章指出,研究发现在美华人移民中存在“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规律。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和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将华人分为第1代、第1.5代和第2代及以上3类。其中第1代为完全在美国以外受教育的华人;第2代及以上为美国出生的华人,第1.5代介于两者中间,非美国出生、至少部分教育在美国完成。其中第1.5代华人如今多在美国的一流大学任教、在顶尖研究所做研究、在500强公司就职。他们除了有受教育优势,还有双语和多元文化优势,在美国创造了非凡成就。
与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老移民相比,第2代移民的优势也十分明显,纽约市立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纽约市第2代移民不仅比他们的第1代移民父母更加成功,在教育、就业、公民义务参与方面也比同代人出色,原因来自于多元文化对其成长的帮助。更何况他们拥有第1代或者第1.5代的“中国妈妈”或“中国爸爸”,以及享受由此而形成的独到文化环境。因此,第2代移民孩子出类拔萃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
父辈财富是成功动力
现在有舆论对80后、90后或者所谓“企业家二代”发出阵阵嘘声,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人们对我们的印象不是很好。早些年网络上有些“歧视”80后的现象,带有攻击意味的字眼不断闪现,甚至把我们称为“垮掉的一代”。同样,时下关于“富二代”的新闻大都集中在违反交通规则、挑战社会公信力、不遵守道德规范等方面,以至于现在公众一提到“富二代”,就联想到“二世祖”、“混世魔王”之类的称号。“富二代”这个词也失去了它原本的中性含义。
但实际上,公众和媒体的误读,让“富二代”们也感到委屈。因为在这个群体里,有很多有抱负、有理想、也很努力拼搏的人。每个社会群体都有一部分行为不良的个体,但是更多的还是品行纯良、行为端庄的人,当然也有一部分相当优秀的人,如果仅仅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胡作非为就去否定整个80后、90后和“富二代”群体,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适的。
在2010年的环球企业家年会“商界新势力”主题论坛上,对于“上一代成功企业家留给第二代企业家的是动力还是阻力”的提问,笔者这样回答:“很多人认为他们留下的是一种阻碍我们成功的力量,而我反倒觉得这是一种动力。上一代成功企业家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我们能从他们的肩膀上站起来,去开创事业,是我们的幸福。我们这一代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长江后浪推前浪,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如何计算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体积?需要长宽高相乘。长代表长远的眼光,宽代表宽阔的胸怀,高是境界,具备这3种人格魅力才具有了成功的基础。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以从父辈企业家身上学到很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是笔者惟一的偶像,与其崇拜没有接触、不了解的人,还不如崇拜身边伟大的人,他们才是在实践中指导你工作和学习的人。
在成功企业家肩上站起来,就好比在巨人肩上站起来,这让我们能够“迅、准、稳”。上一辈辛苦创业创造的优越条件、他们的经验以及无私的爱与帮助,让我们能够更迅速、准确、坚实地走上一条成功的道路。能够在巨人的肩膀上站起来是我们这代人的幸福。
此外,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非常有压力的。当然,压力面前我们不能畏惧、退缩。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就为未来领袖们凝聚人脉、携手合作、提升素质、共创未来、共赢未来提供了一个超越的平台。笔者父亲曾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便肩负使命。“振兴中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就是一种使命,带着这种使命感去学习和工作,力求更好地把握上一代企业家留下的财富,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