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博
入会流程 潮青商会简介 章程 组织架构 下载申请表 我的建议 在线入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潮青大学堂

后房地产时代来临的种种思考

新闻来源:深圳潮商青委会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3日 我要分享

作者:刘 艳

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全面落后走向快速腾飞再到今天纠结难行的全过程。当中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时,几乎每个行政区划单位都在谋划或实施着城镇化建设,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历史性契机为我们打造出今天最受关注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特别是住宅业。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50%以上,房地产业贡献60%以上的地方税收等现象比比皆是。但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发酵,2009年诞生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实行限购、限贷、限融资等一系列行业限制性措施,住宅市场迅速降温并进入冰冻时期。面对风光不再的住宅市场,房地产业面临全面洗牌,曾经过分依赖住宅开发拉动经济的地方政府不得不开始面对没有房地产的日子,即后地产时代的来临。

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后地产时代并非意味着“去地产化”,因为任何产业生存与发展都无法离开土地的支撑,所谓后地产时代归根结底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各产业之间平衡发展。如果说住宅市场面对的直接客户就是纯粹的消费者,那么工业(产业)地产则是更多为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为提供服务支持,为地区价值的提升提供一个完备的运营模式。

从区域经济规划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来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没有产业的支撑和持续的经营,再庞大的地产投资也是短期行为,只能创造出睡城和空城,房地产本身并没有生命,关键是服务于谁,服务于什么,因此我们要找到产业园区项目的灵魂和引擎,让房地产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支撑的作用,这也是地区经济在后房地产时代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一是产业项目的升级,由制造业向支持性、服务性、战略性的产业升级;二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园区内要形成二三产业的互动,补充,完成这个产业功能的互补和多元化。城市的空间需要城市的聚合和优化,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要重点提升服务经济的比重,而二三线城市需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第二产业,这是城市的空间的选择。城市空间的内部,中心城区需要进一步的发展高端的服务业,而城市的郊区实现退城进园区,形成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第二产业。

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对经济规律本身的把握,必须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传统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下,政府进行整体的规划,园区的一级开发,招商引资,然后企业根据投资的需要自行选址、设计、施工。这种模式下存在几个问题:政府面临的招商效率比较低,谈判的时间比较长,形成聚集效应时间比较长;土地利用效率比较低;规划实施不统一,各个地块的规划、设计、开发的进度不统一,难以形成园区整体的形象;后续的管理比较难,政府对企业后续的管理缺乏手段,这是我们政府在实践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产业园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方这一角色不变,可以通过委托经营让企业成为实际的生产方和运营方,避免因政府与企业角色错位而带来的低效率、高成本等负面后果。

总之,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城市没有产业的支撑前景是暗淡的,城市如果没有高端产业的载体和产业的升级和聚集是虚无的。后地产时代的历史使命在于——以地产服务产业,以产业繁荣城市。

 

不感兴趣:0 爱看:0 +1
相关新闻阅读
网站版权信息:Copyright(C) 2025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64390号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 邮箱:szchaoqing@126.com
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微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