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驱动,华强北成功转型的定海神针
新闻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7日 我要分享
10月26日上午,来自全国著名商业街区的代表聚首福田,分享华强北商业街创新转型经验。
本版文图:岭松 李爽绵 马华 陈蕾
“面对网购潮的冲击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华强北商圈今年的销售额将保持稳中有升。正是华强北等主力商圈的贡献,福田区连续九年在全市稳居消费旺区的头把交椅。”随着福田区领导的一席讲话,华强北商圈给全国商业街同行带来的不仅是震撼,而且是思索。
华强北商圈不仅属于深圳福田,也属于全国的著名商业街大家庭。聚焦华强北,解密华强北,将为处在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全国实体商业街群体带来可复制的创新经验和智慧之光。
10月26日,第十五届“2017中国(深圳)商业街区行业年会暨全国商业街区创新转型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深圳福田会堂隆重召开。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到会致辞,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作大会工作报告,福田区区长高圣元向大会介绍了福田区发展的基本情况,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蔡转弯做华强北商业步行街创新转型发展的经验交流,江西省婺源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斌就婺源特色街区建设工作作了介绍。
包括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的全国商业街区同行带着期盼和探索的心态聚首深圳,零距离感受华强北。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济南、沈阳、西安、合肥、南京、青岛、温州、无锡、开封、厦门、宁波、南昌等50余个省、市的政府、商业街区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建设管理机构、品牌开发商等近300名代表参加会议。代表们集体考察华强北商圈,走进这条著名的商业步行街,走访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赛格众创空间、华强国际创客中心,一路兴奋,一路感悟。
创新基因融入到血液中
国际市场波动,难阻华强北的全球化步伐;四年地铁施工围挡难撼华强北的内生活力;互联网大潮袭来,华强北没有被淹没。面对华强北的奇迹,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答案,但最关键最重要的答案是——创新驱动。正是创新驱动,成为华强北一次次成功转型升级的定海神针。
本次年会聚焦“创新转型”主题。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始终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深圳华强北正是凭借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和得天独厚的“智能硬件生态系统”,在三十年间迅速从一个工业区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综合性大商圈。
来自全国的商业街代表纷纷表示,华强北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近年来华强北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低端产能,培育创新元素,成功实现了新动能新业态的转换。
创新的基因融入到华强北人的血液之中。用一个华强北企业家的话来说:“你还没有干,我就干了;你开始干了,我已经发了;你开始发了,我已经转型升级了。”这句话深刻道出了华强北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成功秘密。
创新赢得发展自信
华强北以创新驱动赢得了质量自信、品牌自信、发展自信,赢得了来自全国产业同行的点赞和尊重。
在互联网掌上商场云涌之时,近年来对华强北前景的质疑担忧之声不绝于耳。而华强北以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回答了这些质疑。正是华强北的奇迹证明了,实体商业街区在互联网时代不会老去,实体商圈以其实体感受、文化内涵、产业生态,成为不可替代的活力之源。
高裕跃在致辞中表达了这种业态自信和活力自信。高裕跃表示,商业街是城市商业经营的载体,是城市文化集中而鲜明的体现,也是新时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深圳市政府始终把商业特色街区作为凸显“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有效载体,打造了“华强北”与“东门”两条“中国著名商业街”,以及海岸城、欢乐海岸、华侨城创意园等一大批特色街区,走出了一条商业、旅游、文化有机融合的发展之路。
如今的华强北商圈和日本银座、美国第五大道、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等国际一流商圈相比,在硬件环境上毫不逊色。比如日本东京银座占地面积0.39平方公里,华强北是它的三倍;银座有4条地铁线,华强北也有三横一纵4条地铁线;银座地面道路网络11纵7横,华强北是5纵5横且更加宽敞舒适。所以,华强北完全有能力跻身世界一流商圈行列。
长期关注华强北转型的韩健徽表示,华强北商业街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增加互动性体验性,努力实现商业繁荣地、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地“商旅文”的复合型商圈。
构建高附加值商圈
华强北以创新驱动形成了规模优势和主导优势。依靠创新驱动,华强北从一个区域性市场,发展成为射海内外的标杆市场。
华强北一个喷嚏,东南亚电子市场就可能得感冒,甚至远在中东的迪拜电子市场也引发行情波动。华强北商圈地处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商圈占地1.45平方公里,共有企业1.8万个,个体工商户2.1万户,从业人员22万,日均人流量约20万人,高峰期达50万人,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产品种类最全、年交易额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是国内电子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先后获得“中国电子第一街”“国际信誉品牌”“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
华强北商业步行街全长930米,街面面积9万平方米,地下空间2万平方米,地面道路网络5纵5横,地下有4条地铁线贯穿。在地面环境和空间立体景观的相互映衬下,华强北商业步行街呈现出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和商业氛围。
韩健徽表示,商业街区是高度集聚实体零售和广泛连接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商业街区的创新转型发展对推动实体零售和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华强北以创新驱动为力量,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形成高效率、高价值、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型商圈,华强北转型发展的经验值得全国商业街同行借鉴学习。
融合就是转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共同体。 华强北商务在线董事长王老豹表示,自己一方面经营大卖场,同时及早布局网购专业平台,线上线下的销售额相当。现在华强北每个实体卖场,同时也有很多隐形的小阿里巴巴和小淘宝。
创新在华强北,不仅仅在产品和技术,创新覆盖到产业规划、产业体系、综合环境、配套服务。
华强北从上世纪80年代一片荒郊的上步工业区,到电子企业云集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继而升级为今天的华强北商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马龙龙表示,华强北保持长期繁荣,既有市场的先天优势和惯性力量,同时营造市场综合环境,政府一直没有缺位。正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为之手共同发力,为商家和企业家营造了一流的创新环境、交易环境、制度环境、服务环境。
推出华强北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高圣元在致辞中介绍,2013年,结合地铁建设,福田区投入2.5亿元对华强北进行提升改造,将其打造成为步行街。2017年1月14日,围挡四年之久的华强北重新开街,福田区利用开街契机,挖掘华强北的历史底蕴和新华强北商业步行街的特色,突出华强北电子交易的历史渊源和立体商圈特点,打造集专业市场、文化内涵、休闲购物多种体验为一体的华强北商圈,培育了“文化特色鲜明、商业氛围浓厚、宾客游人流连忘返”的特色街区,向国内外展现了新颖、时尚、科技、创新的全新华强北。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华强北保持繁荣的关键,创新就是化解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矛盾。当前,城市传统商业由于自身产业固化、功能陈旧、同质竞争及转型缓慢,面临进退两难的现实困境。要想在困难面前脱围而出,传统商业街必须转型。为此,福田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华强北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将在三年内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开展产业空间优化工程、双创资源导入工程、品牌打造工程等“十大行动计划”,着力将华强北打造成为全球智能硬件研发设计中心,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街。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华强北商圈将打造2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型产业空间,建设20个以上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培育2000个以上创新创业团队,巩固提升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和“中国著名商业街”的优势,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业活力,成为世界级的硬件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