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鹏巨变!5年投入140亿元开展200个政府投资项目
新闻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2日 我要分享
坝光安置区、下沙安置区、较场尾综合整治、沙鱼涌旧村保护与开发、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溪涌等17个片区污水管网、国家基因库市政配套一期工程、新大临时旅游集散中心、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新马厂升级改造工程……近日,深圳大鹏新区政府投资项目五年成果展在新区管委会大楼举行,新区成立5年多来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89项重大工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该展览的主办方大鹏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于2012年2月开始筹建,10月24日挂牌成立。2017年4月更名为“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负责新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是大鹏新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之一。5年来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完成投资56亿元,其中建成安置房4325套、67万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11.2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200公里,新建改建道路13.4公里,建设公园、绿化提升78.6万平方米。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是大鹏新区城市建设的缩影。经过建区5年以来的“蓄力”,特别是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目前新区的城市建设已驶入“快车道”,东涌水库安置房工程、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市十一高)、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等111项、总投资106亿元的重大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成绩▶▷5年投入140亿元开展200个政府投资项目
5年来已竣工和正在建设的200个项目,能够为大鹏新区的广大市民带来了什么,为新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大鹏建筑工务局局长高俊合介绍,截至2017年9月,建筑工务局共负责项目200个,总投资约140亿元,所建设的项目主要有保障性住房、公共事业、公共服务、治水提质、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国际生物谷等。
作为生态大区,大鹏新区污水管网建设对于提升新区的环境承载力、提升生态发展水平至关重要。5年来,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全力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污水管网建设几乎从零起步,已铺设污水管网200公里,第三批、第四批污水管网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确保年底污水处理率达到95%。南澳河、正陇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0条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大鹏新区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新建改建道路13.4公里,16条路的道路照明建设工程结束了大鹏新区近20年来“有路无灯”的历史,海滨系统示范段(新大—鹿嘴)工程、环大鹏湾公路改造工程先行开工段、新山路市政工程、宝石西路、中山路延长段等一批交通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在环境提升方面,大鹏新区着力塑造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完成了坪西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中山路沿线景观提升工程、金葵街心公园、海滨路及同富路沿线景观提升工程、葵坪路、迎宾路、华强路市容环境提升工程等项目,总面积达78.6万平方米。
在民生建设方面,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积极推进坝光、下沙、东涌等搬迁安置区建设,共建成安置房4325套,总面积达67万平方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人大附中深圳中学,将结束大鹏没有高中的历史,校舍隐患整治工程为师生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大鹏公安分局文体训练场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为新区各单位正常办公提供基本保障,大鹏公安分局大鹏派出所新建工程、大鹏新区消防开放站建设工程等一批公共服务类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值得一提的是,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还通过新马制衣厂升级改造工程助力新区产业升级。该项目总投资5335万元,对原新马制衣厂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总建筑面积为2.09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研发楼、办公楼、招待所、宿舍楼等7栋建筑楼。该工程实行项目组管理,使项目提前2个月完工,并节约投资200多万元,引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实现了从二产到三产、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新技术研发及服务业的转移,成为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展望▶▷坝光或为城市开发建立新样本
那么目前新区又有哪些新的建设项目正在推进?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东涌水库安置房建设工程、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市十一高)、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等111项、总投资106亿元的重大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大鹏新区的城市面貌、功能将会发生崭新变化,为实现“美丽大鹏”和“三岛一区”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大鹏新区发展的龙头区域,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受到海内外产业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科研机构都有意落户坝光,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建设也将有力推动新区生物生命产业发展,是大鹏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片区在保护中开发,恪守“生态为重、保护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坝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低成本、低冲击、低碳绿色的新型开发模式,构建海绵城市、绿色城市、绿色交通、绿色市政、绿色管理等生态系统,打造凸显山海特色的绿色生态湾区,为深圳未来城市开发建设建立新样本。
“目前,由我局坝光项目组负责的39个区内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场平工程、道路工程、坝光人才公寓等项目施工,积极推动公园、广场及消防站等项目尽快开工,全力打造坝光开发建设先导区。”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7年9月底,开工累计已完成投资额13.38亿元,顺利完成市、新区各项考核指标。
此外,大鹏新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也正在推进之中。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相关负责介绍,根据市、区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新区于2016年启动三溪河、西边洋河、鹏城河、南澳河、新大河、乌泥河、大碓涌、杨梅坑河、水磨坑河、王母河等10条河进行综合整治,涉及河道总长约30公里,总投资约12.4亿元(不含征地拆迁)。
■相关
生态大区如何打造“精品工程”?
大鹏创新推出第四方监管模式
大鹏新区是深圳的生态大区,同是又是深圳的后发区域,因此在城市建设上既要体现出生态环保的要求,同时也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能够体现深圳质量要求的精品工程。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新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应如何作为?
笔者了解到,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创新推出“三控三管一协调一保护”(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生态保护)的工程管理理念、第四方监管模式、工程变更管变分离模式、工程师驻点社区制度、项目组管理模式,以及“制度约束+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廉政建设体系等模式,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科学管理方面,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形成了“政府法规—制度和指南—项目管理手册”三级基础管理系统,即开展精细化管理,细化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梳理法律法规规章243个,编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04个,形成以“政府法规—制度和指南—项目管理手册”为标准的三级基础管理体系。
其中,第四方监管模式可以说是全国首推,该模式由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组成监管团队,不定期赴现场察看工程建设情况,并针对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及建议。这一模式也得到市民群众和媒体的广泛肯定和好评。另外,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创新合同履约评价,充分发挥履约评价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每季度对承包商履约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综合运用到定标工作中,鼓励承包商良好履约。
统计显示,5年来大鹏建筑工务局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一次通过率100%。下沙安置区、坝光安置区西区、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等近10余项工程被评为省、市优质工程、文明工地、绿色建筑,该局先后荣获重大项目推进先进单位等荣誉20余项。
■精品项目一览
◎深圳市最大的安置房工程
坝光整体搬迁安置区建设工程
该项目是深圳市最大的安置房工程,总建筑面积66.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6亿元,住宅总套数为4458套。小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采用了全天候太阳能热水系统、Low-E中空玻璃和中水回收利用系统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昔日旧村已变成绿色、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小区。
◎移步异景的中国园林式学校
深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
该项目为深圳市重点民生建设项目,总投资5.3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为1所60个班、3000个学位的全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是新区首所高级中学。该项目设计遵循生态环保理念,依山就势而建,采用庭院式建筑布局,以典雅幽静的方式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工程采用大量绿色建筑技术和水土保持新技术,是新区首个市、区共建水土保持示范项目。
◎“美丽大鹏”十大重点项目之首(配套项目)
环龙岐湾绿道建设工程
该项目是“美丽大鹏”十大重点项目之首——环龙岐湾滨海国际旅游景区配套建设项目,总里程约13.1公里,项目投资约3258万元,主要包含两条绿道,一是市政绿道,北起鹏飞路、南接新东路,途经银滩路、水厂路、葵南路和新大路;二是滨海绿道,以荔枝公园为起点,南接新东路,途经较场尾等重要海滨景点。(南方日报记者 凤飞伟 通讯员 晏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