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博
入会流程 潮青商会简介 章程 组织架构 下载申请表 我的建议 在线入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潮青大学堂

马鸿铭:爱国爱家乡爱香港

新闻来源:中国侨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5日 我要分享

香港佳宁娜集团董事总经理马鸿铭  

  作为深圳市政协常委,他高调参政议政、乐于建言,每年的提案都引起民众强烈共鸣;作为紫荆星章的获得者,他低调行善、不喜张扬,媒体上鲜有关于他做慈善的报道。这就是香港佳宁娜集团董事总经理、华东国际时尚物料城执行董事兼总裁马鸿铭博士。
  现年43岁的马鸿铭先生斯文儒雅,颇具绅士风度。马鸿铭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职能,为深港两地人民的福祉建言献策,这是责任所在。”
  深港之间架一座桥梁
  2000年,马鸿铭当选深圳市政协委员。“当时我的工作的确很忙,公司的业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很多。”回望当年处境,马鸿铭感慨颇多,“当上政协委员后,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以前没有了解,接触也不多,很担心自己不称职”。
  然而,从当深圳市政协委员到常委、深圳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港澳委员召集人,一路走来,心存敬畏,步履从容,马鸿铭用提案在深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这么多年来,我在香港和深圳工作生活,已把这两个地方视为自己的家,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马鸿铭说,深圳与香港两地一衣带水,无论民众亦或官方均联系紧密。
  特别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深港之间的合作与融合逐渐升温。身为深圳市政协香港委员,马鸿铭自然感觉肩上所负的担子日益加重。
  政协委员的职责如何履行?深港两地的合作和发展空间如何拓展?民生、环保、教育等很多领域的问题如何突破瓶颈?
  马鸿铭当初经常为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而奔走调研。2008年4月,深圳包括广东媒体热炒一条新闻:深港合资在河套地区建一所新型大学。这是马鸿铭在深圳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交的提案。此前,他做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香港有八所大学,深圳只有深圳大学和深圳高职院,还有一所筹建的大学。对于已经超过1000万人口的深圳,大学的数量和水平都是需要增加和提升的。”
  “建一所这样的新型大学,对深港双方来说都是双赢。”马鸿铭认定,香港有“一国两制”优势,有比较好的地理、教学、体制等优势,可以吸纳很多中外精英学生就读。
  “在河套地区建大学,资金问题,可考虑由深港两地政府共同出资,模式参照香港特区政府与迪士尼的合作模式,由专业人士组建董事局管理大学。在吸引资金方面,可以广开财路,由董事局向全球吸纳。而教职员工,也可在全球、香港及内地招聘。”
  马鸿铭的提案很有见地,而且具体操作性强。结果令人欣慰,深港两地的专家、学者和市民多数认为这理应是河套地区发展方向。而且,两地政府最终达成共识,在河套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项目。
  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信赖
  在河套地区建大学,不过是马鸿铭诸多提案中间的一个,却很能证明他参政议政的高涨热情。“我比较欣慰的是,这几年的工作是尽职尽责的。如果说当了那么多年的政协港澳委员有什么收获的话,我想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信赖。”
  究其原因,马鸿铭认为,“港澳委员了解情况的层面比较广、比较深,所以提的提案比较贴近生活、不是空谈。”
  案例众多,马鸿铭信手拈来。2007年1月,深圳市政协港澳委员集体对香港社区建设与管理进行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完成一份“沙田新市镇社区建设研究”专题调研,给深圳市委、市政府提供了一个典范。“这些都是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两地共同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自然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马鸿铭告诉本刊,在他这些年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无论参加哪个考察和调研活动,市民都十分信赖政协委员,愿意把遇到的困难、看到的缺陷,甚至是有些很尖锐的问题都给政协委员提出来,并寄予厚望。
  “每当我们的提案和建议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共鸣,或者是得到落实的时候,这种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谈笑间,欣慰之情从马鸿铭的嘴角蔓延开去。
  做慈善事业丰富和改变了我的人生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在内地甚至香港,人们虽然熟知马鸿铭政协委员与名企总裁的身份,却很少听说他的慈善义举。直到2003年10月1日,一个授勋仪式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马鸿铭。
  当日,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将一枚铜紫荆星章,别在马鸿铭的胸前,理由是以此表彰其对香港慈善事业所作的贡献。同时获得紫荆星章的还有马鸿铭的父亲马介璋。父子同获此勋衔,在港深两地迅即传为美谈。
  “记得小时候赴美留学,父亲就叮嘱我,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根在中国。”正是因为受父亲的教诲与影响,马鸿铭1989年从美国纽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时,婉拒了美国多家知名企业的挽留,毅然决然返回香港工作。
  1992年,马鸿铭进入香港最大的非牟利慈善机构——东华三院董事局。此后10年,从副总理一直做到主席,马鸿铭一直奉献人生最宝贵的时光,换来了东华三院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募捐的善款数以十亿计,帮助千千万万的弱势社群,受到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此间,马鸿铭带领东华三院管理层走出香港,参访台湾和澳门地区的慈善机构和民间团体,建立互动机制,吸引众多的人士和企业支持慈善事业,造福社会大众。
  在台湾,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先生,曾亲自接见了马鸿铭任团长的香港东华三院董事局一行,对香港东华三院贡献慈善事业给予高度赞誉。
  “这十年时光最令我难忘,可以说做慈善事业丰富和改变了我的人生。”马鸿铭从东华三院主席的岗位离职后,仍然倾心做慈善事业,相关捐款已超千万计。然而,马鸿铭很少是以自己的名义捐款。
  马鸿铭对此有独自的见解。用他的话说:做善事不用张扬,认真做就是了。
  首设政协港澳委员慈善基金
  当选深圳政协委员之后,马鸿铭做了一件全国首创的事情,那就是在政协港澳委员中设立慈善基金。当时是2008年一月,一场大雪将中国南方的土地掩埋,牵动全国人民和国家高层的心,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慰问灾民。
  “我们国家有这样的领导,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呢!”马鸿铭心灵受到震撼,随即给全体委员打电话发传真,建议捐款一百万人民币,并率先捐出十万元人民币。
  一百万人民币善款很快筹齐,并就送到灾区人民手中。“到今天,我仍然为我们全体港澳委员对我的支持而激动。”马鸿铭感慨地说:“因为没有一个委员反对,而且有些委员还是在国外公干,大家对国家对灾民的这种真情,真是令人感动。”
  在马鸿铭的带领下,深圳市政协港澳委员慈善公益金已拥有近三百万元人民币,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屡次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此外,记者在采访期间,还侧面打听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
  2008年5月15日晚,深圳市政协港澳委员原本打算为他们中间的两名火炬手庆祝,结果临时变成赈灾晚会。“我们一边看着电视上滚动的灾情报告,一边捐款,不到一小时,赈灾款就达到了218万。”
  在赈灾晚会上,深圳市政协港澳委员为四川灾区人民捐款超过二千万人民币,还有价值200万元的药品。当晚,马鸿铭捐出一百万人民币。此外,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上午,他便静悄悄带着刚生了小孩的太太马蔡加敏,将50万人民币的支票交给了中央驻香港的机构。
  此后不久,作为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马鸿铭带同太太随代表团亲临四川重灾区北川县城探访灾民,未曾想当地发生“6.1”级强烈余震。亲历地动山摇的震感,马鸿铭切身体会到灾区群众对救助的渴求,于是和太太又当场作出捐款50万人民币的决定。
  多做有益社会的事
  “多做有益社会的事”。多年以来,马鸿铭遵守着如上人生信条,让慈善事业的阳光照耀到祖国一些偏远的地方。
  2009年6月9日。因为马鸿铭率领的深圳市政协港澳委员云南考察团的到访,云南省边陲地区金沙江畔的香格里拉县第三中学热闹非凡。来自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一千多名学生,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当日中午,马鸿铭代表深圳市政协港澳委员,与云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深圳市第四届政协港澳委员捐款125万港币援建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第三中学教学楼协议书》。
  建言不辱使命,行善不喜张扬。如今,马鸿铭扮演着政协委员、慈善家、企业家等多重角色,在关注国计民生、扶危济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不感兴趣:0 爱看:0 +1
相关新闻阅读
网站版权信息:Copyright(C) 2025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深圳市潮青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64390号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 邮箱:szchaoqing@126.com
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微博
关闭